2015“十一”回家之旅

今年的“十一”回家之旅宛如去年的翻版,基本没什么不同:9月30日上车回家,10月5日返回北京。在家的这几天也没做什么,吃饭,睡觉,聊天。。。同去年的不同之处在于我去了几趟镇里的公园。同小时候相比,现在的公园铺了柏油路和凳子,再加上蓝蓝的天,环境真的比北京美太多。小时候很羡慕住楼房的同学,现在自己住上楼房了,反而怀念在家乡住小院的生活。当然,在北京住上小院太难了。父母现在还是不易,60岁的人了,操的心一点不少,所谓的退休天伦之乐只不过是个梦想而已。

本文闲侃两句,没什么主题。假期转眼即逝,调整一下,又要开始工作了。离年底还有3个月,争取做出一点东西来。

闲侃两句工资的事

今天看到AVOS Cloud公司的薪酬体系制度(http://open.avoscloud.com/salary.html),很有感触。借题发挥,闲扯两句。

工资在当今社会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基本上在各个公司都是保密的,不让议论的。在这个问题上,我接触到的一些国企反倒是公开的,不过上层领导有多少不算在工资里的收入,就不得而知了。其实我想了一下,之所以保密这个东西,无非是怕公开出来,会引起员工心理不平衡,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公司正常运转等等。比方说,员工A会想,员工B总是偷偷上网,工作效率也不高,凭什么收入比我高?员工B又会想,员工C就会拍马屁,凭什么收入比我高?等等。而关于这些具体事情的细节,究竟孰是孰非,恐怕也没人有精力愿意去调查明白,所以干脆就把这块设立为禁区,谁也别碰。但是这么做真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吗?大家心里就不会想这些事了吗?就能相安无事了吗?我觉得未必。我不是HR,也不是学心理学的。但我知道人都不傻子,谁吃亏谁心里明白,保密也好,不让别人议论也罢,也许并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如何做最好呢?我也不知道,只是希望公司管理者们能够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若为自由故》读后感

整整花了一个月的周末时间,阅读了RMS自传的中文版《若为自由故》。这本书也是在上次RMS访华时的活动上买的,它这讲述了RMS个人以及他所领导的GNU运动的成长经历,时间跨度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初左右。我本人很尊敬RMS先生,他那种不妥协,近乎偏执的精神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有些迂腐,但也正是这一点使他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尊敬。此外,我也有些羡慕RMS的生活,因为他会在全世界各地不停地游走和演讲,而“边旅行边工作”也是我向往的生活状态。
RMS所提倡的“自由软件”运动远远超出了计算机领域本身,而更是一场关乎人类自由的政治运动。其实支持RMS也很容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请用GNU/Linux(发音:GNU plus Linux)来代替Linux就好了。如果想了解RMS,我推荐可以读一读这本书,或者找到它的英文版,它会告诉你一个真实的RMS

“五一”逛市场随笔

“五一”小长假没有离开北京。一是时间短,车票不好买;二是哪里都是人,看着就很烦。

昨天去了赵公口附近的一个服装批发市场,算起来应该是连续三年小长假来这里了。尽管现在电商网购已经占据了大量的消费市场,但我发现这里还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不像有些商城已经变得门可罗雀。坦率地讲,这里有些工厂店,还是很实惠的,可以买到性价比不错的衣服。我前年在这里买的两件运动T恤,质量相当好,穿到今年还没破。

我想互联网电商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可能也剥夺了人们逛商场淘宝的乐趣了。花几个小时,逛逛商场,既能够锻炼身体,又有淘宝的乐趣。岂不很好?

读《别处生活》有感

第一次听到晏礼中这个名字,是在朋友圈里看到别人分享的他写的文章《那些我喜欢的人,在30岁就没了》。读完以后,就对他的作品有一种很好奇的感觉。上网一搜,就找到了他的这部作品《别处生活》。这个周末,我花了两天时间,把这部作品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文笔很朴实,这本书里描写的大多是和我一样的平头百姓,从这些人的身上,我些许看到些自己的影子,所以觉得特别亲切。我从小就爱看描写普通老百姓的作品和节目,还记得以前《东方时空》有一个栏目叫《生活空间》,就是拍摄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我就特别喜欢。至今我还记得《生活空间》栏目的广告语就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总之,我觉得这部书值得一看,它值得你付出的时间。

2015清明节之行

今年的清明节做了两件事:做了一次背包客,读了一本书:

(1)天津之行。之前去过一次天津,但是只是在那里吃了个饭,就匆匆离开了,印象不深。这次花了两天时间,把一些有名的景点都逛了逛。由于我个人喜欢历史,所以对五大道逛的最细,看到民国的建筑,觉得很有时代感。其他的景点,也就走马观花,看看而已。另外,尝了“煎饼果子”,感觉有点像“鸡蛋灌饼”,呵呵。。。

(2)读了野夫的《1980年代的爱情》。我文学素养不高,不敢对别人作品评头论足。我生于上世纪80年代,对那个时代有一些依稀的印象。这篇中篇小说讲了一个我能看懂的爱情故事,篇中的一些描写和我印象中的80年代很像。如果想了解80年代,可以花3个小时看一下这篇故事。

绿皮小火车

随着现在高铁,动车以及飞机的日益普及,小时候经常乘坐的绿皮小火车基本已经销声匿迹了。今年春节,我有幸又坐了一次绿皮小火车。

这趟绿皮小火车的管理比较松散,可以直接上车,然后再补票。其次由于需要站站停靠,所以运行时间也要多将近一倍,但相应的票价也便宜,为同样里程票价的一半。火车上的开水间使用的还是烧煤的锅炉,打热水需要自己拿钥匙打开锅炉房,这个也是我第一次见到。

如果你对火车运行时间没有要求,并且也不介意小火车上简陋的环境,我建议有机会可以试着体验一次这种绿皮小火车,因为它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和记忆。

往事如烟(五)——《杨家将》

我从小就对历史和古典文学很感兴趣,很小就听说过《杨家将》。但是首先家里没有相关的书,此外就算有书,由于是学生,一切以学习为主,大人也未见的会让读。

第一次接触到《杨家将》,是小学的一次“十一”假期,几年级记不清了。当时电视台播了3集,一集叫《战幽州》,还有一集叫《金沙滩》,有一集没看到名字,拍的特别精彩。看了这几集电视剧,才知道当时有个“扳倒井酒”广告的镜头都是取自于这部电视剧。后来在哥哥家的一本老的《大众电视》杂志上看到这个版本《杨家将》的介绍,不过介绍是4集,分别叫《战幽州》、《双龙会》、《舍子记》和《金沙滩》,也许我看到的版本把4集合成3集了。

第二次接触到《杨家将》,就是一年寒假,电视台播放了张绍林导演的32集电视连续剧《杨家将》。这部电视剧我从头到尾一集没有落下,拍的真不错。我记得一开学,男生们讨论的都是这个话题,还有同学在作文里都写到《杨家将》。前两年,我在某视频网站又找到了这部电视剧,看了几集,觉得依然很经典。就是放在现在,也比那些雷人历史电视剧好到不知多少倍。

后来,广播电台又播放田连元先生的评书《杨家将》。因为上学,只有周日才能听到,觉得很精彩。前两年,在网上下载到田先生这个版本,不过这个版本没有讲完(我也只听了40多讲,一共102讲),可能田先生也不会更新了,很是可惜。

将来有机会,也会考虑读一下不同版本的《杨家将》吧,算是为小时的自己圆一个梦。

2015春节读书小记

今年春节,读了两本书。写一篇小文,仅做为读后感。
第一本是马伯庸著的《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这本书是我第一次读到从“金,木,水,火,土”五德的角度讲述中国历史的书,角度很新颖,对这个角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读一下。书不厚,只有200页,静下心读的话,一天就够了。
第二本是冯玉祥先生的《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关于冯玉祥,蒋介石二人,我不敢妄加评论。抛开这本书的作者和所指人物(蒋介石)不谈,我倒是觉得上至国家公务员,下至一个普通公司的领导,都可以考虑读一下这本书,其中关于如何对待人民,如何领导团队等等观点,相信会有一些感悟和启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