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Golang爱好者聚会活动

Go友团网站昨晚发布了北京Golang爱好者聚会活动:Go语言技术聚会——北京(2015年1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个人感觉Go语言写的code确实很清爽,是一门值得学习的语言。其实目前很多公司都已经开始使用Go语言了,不过似乎Gopher们交流真是不多,至少感觉在北京是这样的。我印象中只有前一段时间并发编程网举办的技术沙龙上七牛的工程师分享了一篇Go的讲座。

有兴趣的同学关注一下这个活动吧,也关注一下Go语言。毕竟老牌黑客Rob PikeC语言发明者Ken Thompson弄出来的东西应该是有它独到之处吧。

P.S,昨天是Go语言5周岁生日,大家可以阅读一下官网上的文章:Half a decade with Go,了解一下Go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如何卸载gdb?

前几天安装最新的gdb过程中出了点问题,想卸载一下。结果执行“make uninstall”命令后,出现下面的结果:

bash-3.2# make uninstall
the uninstall target is not supported in this tree

看起来,gdb不支持直接用“make uninstall”命令卸载,那么如何卸载它呢?我在gdb mailing list里问了一下,收到了Doug Evans回信

Yikes.

A clumsy workaround is to cd into each subdir in the build tree and do
make uninstall there.

只能是进入每个子目录,分别执行“make uninstall”命令了。

后来,他又在一封单独的信中提到,他已经提交了bug,看看会不会有人做一下改进了。

本文转载自我在hellogcc上文章:http://www.hellogcc.org/?p=34112

gdb 7.8.1 release了,7.9还会远吗?

今天早晨收到邮件,gdb 7.8.1版本release了。看了一下release note,应该就是修改了一些bug。在另一封邮件里,Joel Brobecker提到了gdb 7.9 release的时间表: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会在明年的1月26日。Looking forward to it!

参考邮件:
[ANNOUNCEMENT] GDB 7.8.1 released!
next GDB release schedule (GDB 7.9?)

学习Bash shell编程资料推荐

我一直觉得写好Bash shell脚本是一件很cool的事,短短几行代码,就能完成其它编程语言几十行甚至上百行代码才能完成的功能,可惜我自己写Bash shell脚本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在这篇文章,我把自己认为一些比较好的Bash shell编程资料分享出来,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帮助。

我个人看过的最好的Bash shell编程入门资料是《Linux程序设计》的第二章:shell程序设计,看这一章的同时自己动手实践,我觉得入门基本没问题了。

入门之后,我建议大家一定要看CU论坛上shell大牛网中人经典的《shell十三问》系列文章,这些文章把很多shell编程tricky的东西讲的很细,很明白。我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

关于如何调试shell程序,推荐coolshell上的文章:如何调试bash脚本,在我这篇文章结尾提到的bashdb调试器,我这几天还用了一下。虽然比起gdb还差了很远(比如没有命令自动补全功能,等等),但总体感觉还可以,可以提高调试效率。

最后推荐两个网站:
http://www.shellcheck.net/:用来检测shell脚本,帮你发现问题。
http://explainshell.com/:用来帮你理解shell脚本。

好了,动手实践吧。Happy bashing! Happy hacking!

在Solaris上使用LD_OPTIONS环境变量诊断编译链接问题

最近在Solaris上编译一款开源软件,在最后链接阶段出了问题,导致ld程序core dump。由于没有ld程序源代码,导致完全没思路,没办法,只好在stackoverflow上求教: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26009192/why-the-ld-crash-in-building-libgd。从回复中我才知道可以通过设置LD_OPTIONS环境变量,来了解整个链接过程。举个例子:

LD_OPTIONS=-Dfiles,detail

指定files会输出ld当前处理的文件,detail会提供更多的信息。

可以用“ld -Dhelp”命令打印每个选项的详细帮助信息。

如果想详细了解Solaris下程序的链接过程,可以参考这篇文档:Linker and Libraries Guide

 

2014“十一”回家之旅

眨眼之间,上次回家还是2012年春节的事,离现在快三年了。今年十一,我又踏上回家之旅。

在回去的硬座车厢里,人们大都低头看手机和pad。少数人在聊着天,吃着瓜子,打着扑克。又听到了熟悉的东北方言,很是亲切。在硬座车厢这个临时的大家庭里,很容易把人关系拉近。我不大愿意说话,就是坐车的老配置:一份《体坛周报》,一份《南方周末》,另外又带上了《MacTalk 人生元编程》。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把它们都看完了。《MacTalk》这本书介绍Mac相关的技巧我没有看,其它的文章基本都看了,还是能给人一点启示的。

在家的日子很单调,也很自在。家乡很多老人都已经故去了,而和我年龄相仿的人大多也已离开家乡,去了发展更好的城市。现在镇上的住户大多都是周围乡下和农村的,随之带来的效应便是周围的村子基本已名存实亡了,也许这就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吧。

离别那天,在通辽遇到了好久没联系的老友们,有的居然十几年没见了。虽然现在的人生轨迹都不大一样,但是大家之间并没有因此感到生疏,很开心!回来的路上,买了一本俞敏洪写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写的很不错,推荐大家都读一下。

我发现只有离开北京,才能让自己真正的放松下来,两个月前的昆山之行亦是如此。我很是希望自己能够多一些这样真正放松的日子。

tcpreplay(3.4版本)程序显示统计结果的一个问题

最近,我在Solaris系统上用tcpreplay程序(sunfreeware网站提供的3.4.4版本的安装包,目前sunfreeware已经不再提供免费的Solaris系统安装包下载了,但还是可以通过其它ftp下载到)辅助测试。发现tcpreplay输出是这样的:

Actual: 400000 packets (78200000 bytes) sent in 18.03 seconds.          Rated: 4337216.0 bps, 33.09 Mbps, 22185.25 pps

如果Rated显示的bpsMbps里的b都指的是byte的话,那么它们应该相差(1000*1000)倍才对,但是很明显4337216.033.09没有相差那么多。

github上找了一下tcpreplay 3.4版本的源代码,发现了这个patch(https://github.com/appneta/tcpreplay/commit/42722b8945209dcbb850eef39e0dbbd582eccc3d)。可以看到第一个bps里的b指的是byte,而第二个Mbps里的b指的是bit。这个tcpreplay安装包很显然没有包含这个patch,所以会让人产生误解。

P.S.打完patch后的tcpreplay输出是这样的:

Actual: 2 packets (1532 bytes) sent in 0.015702 seconds.
Rated: 97567.1 Bps, 0.780 Mbps, 127.37 pps

看着很清晰。

提高个人能力的几个小建议

我是一名软件工程师,本文所提到的建议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也许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还望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判断。

(1)拥有一个云笔记。两年以前,我还是习惯将日常工作的知识积累记在本上,但是我逐渐发现,随着笔记越积累越厚,想查找想要的内容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我开始把内容分门别类地记在云笔记上,这样查找起来就方便了很多。另外,我也会把搜索到的网页内容直接拷贝到笔记上,而不是只记录一个链接。这样即使将来网站关闭了,内容也被我保存下来了。

(2)创建自己的个人技术博客。当我在工作中遇到技术问题时,经常从别人的技术博客里找到答案。后来,我就想我的经验和知识也能帮助其他的人。于是,我也开始写自己的博客。其实写文章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很多内容你认为理解了,但真的提笔写下来的时候,才发现要表达清楚不是很容易。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现自己写过的文章越来越多时,也是很有成就感的。目前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域名,如果你嫌申请域名,搭建博客太麻烦,那么就找个口碑好的博客平台,注册个账号就可以了。但是博客一定要有,过个几年,你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

(3)多读英文技术文章。对于我们这些母语不是英文的人,坚持读英文技术文章是可以同时提高英文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毕竟目前先进的技术文档和书籍都是英文的,所以我们不仅不应该惧怕英文,而且还应该自己试着去写英文文章,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被世界更多人的读到。此外,也可以订阅感兴趣领域专家的博客RSS。比如我对如何调试系统性能比较感兴趣,我就会订阅Brendan Gregg的博客,这样每当Brendan有新的文章发布时,我都会及时收到通知并阅读。

以上是我自己工作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帮助吧。

gcc的 “-fpack-struct” 编译选项导致程序core dump的分析

最近team引入gcov来做代码分析。编译好的程序在Solaris上运行的好好的,结果在Linux上一运行就会产生core dump文件。这篇文章就介绍整个分析过程。

首先用gdb分析core文件,显示是strlen调用出了问题:

(gdb) bt
#0  0x00000034e433386f in __strlen_sse42 () from /lib64/libc.so.6
#1  0x000000000053c57a in __gcov_init ()
#2  0x000000000053c4b9 in _GLOBAL__I_65535_0_g_cmd_param () at source/rerun/aicent_ara_rerun.c:963
#3  0x000000000053dc26 in __do_global_ctors_aux ()
#4  0x0000000000403743 in _init ()
#5  0x00007fff6d6b3ce8 in ?? ()
#6  0x000000000053db55 in __libc_csu_init ()
#7  0x00000034e421ecb0 in __libc_start_main () from /lib64/libc.so.6
#8  0x0000000000404449 in _start ()

由于我们使用的gcc是用安装包形式安装的,没有源码。所以就从github上找了相应版本的gcc源代码,希望能有所帮助。以下是__gcov_init函数的代码(https://github.com/gcc-mirror/gcc/blob/gcc-4_4_7-release/gcc/libgcov.c):

void
__gcov_init (struct gcov_info *info)
{
  if (!info->version)
    return;
  if (gcov_version (info, info->version, 0))
    {
      const char *ptr = info->filename;
      gcov_unsigned_t crc32 = gcov_crc32;
      size_t filename_length =  strlen(info->filename);

      /* Refresh the longest file name information */
      if (filename_length > gcov_max_filename)
        gcov_max_filename = filename_length;

      do
    {
      unsigned ix;
      gcov_unsigned_t value = *ptr << 24;

      for (ix = 8; ix--; value <<= 1)
        {
          gcov_unsigned_t feedback;

          feedback = (value ^ crc32) & 0x80000000 ? 0x04c11db7 : 0;
          crc32 <<= 1;
          crc32 ^= feedback;
        }
    }
      while (*ptr++);

      gcov_crc32 = crc32;

      if (!gcov_list)
    atexit (gcov_exit);

      info->next = gcov_list;
      gcov_list = info;
    }
  info->version = 0;
}

结合源代码和core文件可以看出,应该是“size_t filename_length = strlen(info->filename);”这一行出了问题。再结合汇编程序:

(gdb) disassemble __strlen_sse42
Dump of assembler code for function __strlen_sse42:
   0x00000034e4333860 <+0>:     pxor   %xmm1,%xmm1
   0x00000034e4333864 <+4>:     mov    %edi,%ecx
   0x00000034e4333866 <+6>:     mov    %rdi,%r8
   0x00000034e4333869 <+9>:     and    $0xfffffffffffffff0,%rdi
   0x00000034e433386d <+13>:    xor    %edi,%ecx
=> 0x00000034e433386f <+15>:    pcmpeqb (%rdi),%xmm1

是访问rdi寄存器出了问题,而rdi保存的应该是strlen的参数,也就是“info->filename”。试着访问一下rdi寄存器保存的地址:

(gdb) i registers rdi
rdi            0x57c4ac00000000 24704565987246080
(gdb) x/16xb 0x57c4ac00000000
0x57c4ac00000000:       Cannot access memory at address 0x57c4ac00000000

可以看到rdi寄存器保存的地址的确是个无效的地址。

接下来,就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传入__gcov_initinfo结构体的filename是一个无效指针。首先看一下gcov_info结构体的定义(https://github.com/gcc-mirror/gcc/blob/gcc-4_4_7-release/gcc/gcov-io.h):

/* Information about a single object file.  */
struct gcov_info
{
  gcov_unsigned_t version;  /* expected version number */
  struct gcov_info *next;   /* link to next, used by libgcov */

  gcov_unsigned_t stamp;    /* uniquifying time stamp */
  const char *filename;     /* output file name */

  unsigned n_functions;     /* number of functions */
  const struct gcov_fn_info *functions; /* table of functions */

  unsigned ctr_mask;        /* mask of counters instrumented.  */
  struct gcov_ctr_info counts[0]; /* count data. The number of bits
                     set in the ctr_mask field
                     determines how big this array
                     is.  */
};

查看调用__gcov_init_GLOBAL__I_65535_0_g_cmd_param函数的汇编代码:

(gdb) disassemble _GLOBAL__I_65535_0_g_cmd_param
Dump of assembler code for function _GLOBAL__I_65535_0_g_cmd_param:
   0x000000000053c4ab <+0>:     push   %rbp
   0x000000000053c4ac <+1>:     mov    %rsp,%rbp
   0x000000000053c4af <+4>:     mov    $0x78d4a0,%edi
   0x000000000053c4b4 <+9>:     callq  0x53c4c0 <__gcov_init>
   0x000000000053c4b9 <+14>:    leaveq
   0x000000000053c4ba <+15>:    retq
End of assembler dump.

可以看到传入__gcov_init的参数为0x78d4a0,也就是指向gcov_info结构体的地址,查看这个地址的内容:

(gdb) x/64xb 0x78d4a0
0x78d4a0:       0x52    0x34    0x30    0x34    0x00    0x00    0x00    0x00
0x78d4a8:       0x00    0x00    0x00    0x00    0x82    0xf0    0xc7    0xa5
0x78d4b0:       0x60    0xc4    0x57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78d4b8:       0x0b    0x00    0x00    0x00    0xac    0xc4    0x57    0x00
0x78d4c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1    0x00    0x00    0x00
0x78d4c8:       0x39    0x01    0x00    0x00    0xc0    0xa4    0x47    0x03
0x78d4d0:       0x00    0x00    0x00    0x00    0xe0    0xd8    0x53    0x00
0x78d4d8: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可以看到对应filename成员的值应该为0x57c4ac0000000b,的确是个无效地址。问题分析到这里,没了思路。后来,在gccbugzilla里找到这个问题:https://gcc.gnu.org/bugzilla/show_bug.cgi?id=43341,才搞清楚是“-fpack-struct=4”这个编译选项导致的。

我们使用的是64位Linux,默认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是64位的。所以gcov_info的默认内存布局应该是(gcov_unsigned_t类型占4个字节,指针类型占8个字节):

Offset 4 bytes 4 bytes
0 version 填充成员
8 next next
16 stamp 填充成员
24 filename filename

当使用“-fpack-struct=4”这个编译选项后,gcov_info的内存布局变为:

Offset 4 bytes 4 bytes
0 version next
8 next stamp
16 filename filename

经过推算,filename成员的值应该为0x57c460,验证一下:

(gdb) p (char*)0x57c460
$1 = 0x57c460 "/home/.../.....gcda"

打印出的是正确的值。在Solaris上没问题的原因是因为64位Solaris默认编译出来的程序是32位的。

看了一下gcc网站对-fpack-struct的介绍(https://gcc.gnu.org/onlinedocs/gcc/Code-Gen-Options.html#index-fpack-struct-2675),使用这个编译选项会导致ABI(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的改变,所以使用时一定要谨慎。

本文转载自我在hellogcc上文章:http://www.hellogcc.org/?p=34087